“小山塘”撬起 “大民生” “小渠道”連通 “大民心”
紅網時刻記者 伍文 張潘 通訊員 杜微 羅國祥
澧水河畔、廣袤山野,從一個個山塘到一條條灌溉渠道,張家界市永定區2023年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項目熱火朝天。
永定區水利局技術人員下沉現場指導。
挖掘機機聲隆隆,對山塘和灌溉渠道進行管護建設;黨員和群眾甩開膀子,揮鍬鏟土,忙著清淤整修;水利專家下沉指導,第一時間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火熱的景象,驚動了綠意盎然的山谷,澆灌著田野豐收的希望。
楓香崗街道青魚潭村山塘。
現場施工中。
一大清早,楓香崗街道青魚潭村的山塘就熱鬧了起來。原來是知道村里因地制宜、開闊思路,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加入到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大會戰”中,黨員陳龍和鄉親們便一道主動請纓。陳龍介紹,之前村里的山塘因年久淤積嚴重,已喪失基本蓄水功能?!斑@次清淤后,山塘蓄上水,今年我們村的經濟作物灌溉水源就有指望了,土地的生產效益也能得到提高,而且因為有水,村里景色還能變美不少?!?
昔日淤積、干涸的山塘,搖身一變成了群眾期待的美村莊、灌農田、富百姓的“金塘、銀塘”,這得益于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行動。
今年2月,省水利廳等六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三年行動的通知》,恢復農村小水源蓄水能力,暢通“中梗阻”渠道,提升山上經濟作物灌溉水源保障能力,逐步實現“蓄得住水、灌得到田、上得了山”。
永定區不負市府駐地擔當,搶抓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機遇,積極爭取政策和項目支持。今年全市近一半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任務安排在永定區,其中整修、清淤山塘290口(骨干山塘20口),清淤灌溉渠道29km,新建及改造渠道16km。
小型農業水利設施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支撐,是事關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永定區委、區政府勇挑重擔、精準施策,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制定了“成片帶點、精心布局、干出實效、早出效益”的工作方針,明確永定區2023年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項目區域以澧水河為界,澧水河之北尹家溪、教字埡、新橋等鄉鎮(街道)全部覆蓋,澧水河以南鄉鎮(街道)重點安排。為有效解決病險山塘基數大、歷史欠賬多的現實問題,永定區還采用“政府引導、多元投入、民辦公助、以工代賑”的方式推動此項工作,并由水利部門組織專家組分片督導項目建設,確保山塘主汛期前全部完工。
沙堤街道龔家垴村,一條在建的千余米長的渠道正在田野鋪展開來。
在沙堤街道龔家垴村,一條在建的千余米長的渠道正在田野鋪展開來。永定區水利局技術人員正雙腿站在泥水里,一邊彎著腰測量渠道坡度,一邊和施工人員仔細溝通著渠道建設細節?!扒谰拖褶r業水利的‘毛細血管’,負責著農業灌溉的‘最后一公里’,必須要細致再細致,發揮出它最大的效益?!?技術人員說道。
永定區“高點謀劃、高效落實、高位推動、高頻督導”,跑出了貫徹落實《關于開展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三年行動的通知》“新速度”。據了解,永定區2023年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項目實施以后,將新增恢復灌溉面積6352畝,改善灌溉面積22148畝,新增山塘蓄水能力69.1萬立方米,在全市小型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護工作中樹起“永定樣板”。
水利萬物,水潤永定?!靶∩教痢鼻似鹆恕按竺裆?,“小渠道”連通著“大民心”。一個個民生水利工程,一項項水利惠民舉措,讓老百姓看到了水之變,感受到了水之利,富了口袋,也暖了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