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屈春娥,現年52歲,她是張家界市永定區西溪坪街道辦事處西溪坪社區一組的一名普通家庭婦女,但 她也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她雖顯普通,沒有什么 特別之處,但她在丈夫癱瘓、老人多病、兩個女兒上 學讀書的情況下,憑著堅強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決心,15年如一日,硬是撐起了一個家。將癱瘓的丈夫護理 得身心舒暢,將公公婆婆安排得井井有條,將兩個女 兒培養成材,她的行為感動著方圓十公里以內的人們。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2000年4月的一天,原本和諧、殷實、幸福的一家, 突然遭受了重大變故,只有30多歲的丈夫田開業突然 四肢無力,癱瘓在地,為給丈夫治病,她把丈夫送到了湘雅附一醫院,經醫院確認,她丈夫田開業患的是 一種進行肌營養不良綜合癥,她精心照料丈夫在湘雅 醫院住了一個多月,丈夫的病情不見任何好轉,醫生 見他們夫妻是失地農民,又沒有工作,家庭經濟條件 并不寬裕,所以,好心勸她帶上藥把丈夫帶回家靜養。
為了給丈夫治病,屈春娥買了學習推拿的書,自 學了推拿知識,在給丈夫藥物治療的同時,每天給丈 夫進行推拿達10次之多。在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 的同時,她還要照顧年老的父母,年幼的一雙兒女。 丈夫治病需要錢,一家人的生活需要錢,兩個女兒讀 書需要錢,重重的經濟擔子壓到了屈春娥單薄的肩上, 為了照顧好重病的丈夫、減輕家庭經濟壓力,她在安排好家庭里的一切后附近打工,為了錢,她撿過垃圾、在酒店打掃衛生、干過家政、小酒館 洗過碗。每個月的收入大約在1200元左右。為了給丈夫治病,屈春娥15年沒有買過一- 套新衣服, 穿的衣服都是親朋們給的,每年只有春節才休息幾天,為了丈夫早日康復,她從不叫苦說累,白天要打工,晚上要給丈夫推拿,端屎端尿,每天晚上只能睡上三、四個小時,由于長期睡眠不足,才52歲的屈春娥看上去都六十多歲了。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2009年10月屈春娥自己因病住進了市人民醫院動手術,在住院期間, 由于丈夫和家人沒人照料,她硬是叫自己的哥哥丟開自家的事以后專門照料自己的丈夫和家 人,就此她還不放心,每天還堅持給自己的哥哥打電話叫他怎么做。她對自己的病不是很關心, 每天不打兩個電話問一問家里的情況她就不放心。
2012年8月,她的二女兒田曄在高中畢業后上大學前夕,頭部患上了骨纖維瘤,到湘雅附二醫院治療20多天,并做了手術,住院期間,屈春娥將家里征地補償款5萬元全部為女兒交了住院費。自己則省吃儉用,每天到親戚家做飯吃,步行來往于親戚家和醫院之間。連車 都舍不得坐。這一段時間又只好叫自己的哥哥照顧自己的丈夫和家中的老人。
2013年,屈春娥的岳母患了病,高燒不退在市醫院治病了近一個月,她精心護理為老人 端屎端尿,為了方便護理,陪老人睡了一個多月。在她的精心護理下,老人終于康復出了院。
屈春娥經常教育自己的一雙女兒,要好好學習,長大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她的兩個女兒也沒有辜負做母親的希望,兩個女兒都考上了大學,大女兒大學畢業后現在在武陵源環保局上班,小女兒考上湖南文理學院,現在已上了大二。
所幸的是,屈春娥的事跡很快傳遍了永定區。社會沒有忘記她,西溪坪辦事處婦聯為她爭取到計生貧困母親名額,每年可得到5000元救助金。去年,區人社局為她大女兒提供了一個就業崗位,還為她本人提供了一個公益性崗位,每月有收入約1000元左右。
15年,對別人是一-段美好的時光。對屈春娥來說,更多的則是一種對愛的堅守。 15 年里, 她靠著堅強的意志,微薄的收人延續著丈夫的生命,孝敬著兩位老人,培養了一雙兒女,她 用一位農村婦女特有的堅韌為這個苦難的家庭撐起了一片蔚藍的天空。
- 來源:張家界文明網